EN
新闻动态
《湖北日报》报道我校乡村振兴教学实践基地落成
来源:原创文章|发布时间:2023-04-03|浏览人次:3162

 

《湖北日报》报道原文:

 

山村实践教学基地落成记

    3月25日,在黄冈市罗田县匡河镇张家河村乡亲们的见证下,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张家河村实践教学基地正式揭牌。基地于2021年7月开始筹备,建成后可承担党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艺术写生及综合社会实践等功能。
    揭牌现场,匡河镇党委副书记彭攀峰难掩喜悦,他听说学校有很多艺术生,他希望同学们能来这里发挥专业特长,帮村里画文化墙,给留守儿童做课外辅导、办兴趣班,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为村里增添勃勃生机。

 

可持续发展让山村“火”起来

    张家河村地处山区,村里多是留守儿童和老人。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学校选派第一书记和优秀教职员工,组成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进驻这里,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奋斗。学校积极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和学科专业特色,将美学美育理念、创新创意设计等带进当地,为村庄规划设计以河道、溪流、景观湖为中心的美丽乡村建设设计方案。“让张家河特有的山水景观和渔村文化,通过学生们的手绘和靓丽的村貌设计‘出圈’。”
    “乡村振兴最需要的就是人气。”该校副校长徐拥华回忆,实践教学基地在设计之初,就在考虑如何聚人气、激活力,既能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又能服务乡村振兴。为此,学校领导多次带队深入调研,反复论证。“以房屋配备为例,学生少了,村民起锅烧饭划不来,学生多了,接待成本下降,但服务保障能力又会跟不上。”
    经过认真测算,基地承载能满足60名师生同时使用,这也和大多数学校的校外实践活动规模相符合。学生们的实践活动一般持续1至2周,几十人同吃同住,运营人员批量进货,薄利多销,良性增收。基地将为村民们带去看得见的收益,激发农村市场活力。
    从基地出发,十几分钟的车程就能抵达邻近的英山县四季花海景区。学校的乡村振兴思路很明确:基地不仅要面向师生,也要面向游客,要乘着周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东风,让张家河村“火”起来。

 

打造“一点多能”的实践基地

    经过校地共商,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营权交给村民注册的第三方公司。为了引客入村,公司进一步升级住宿条件,全屋配有独立卫浴、空调、热水、无线网络。鸡犬相闻的田间地头,一栋“民宿”就这么落成了。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驻村队员吴永超2年前来到张家河村,“两眼一抹黑”的他,在学校党委和当地干部的支持下,咨询技术专家在村里种起了100多亩油茶。实践基地的落成,让油茶不仅是经济作物,还成了一项“游览项目”。“有了学生和游客,我们的‘油茶基地’就是村里的‘打卡点’!”
    教学基地与村文化礼堂相融合的设计,是该校环境设计学院的创意方案。基地乡韵袭人、价格亲民,可谓“一点多能”,让这里既是村民的文化广场,又是师生采风的基地,还是游客的住宿点和集散地。罗田县副县长胡志林点赞:“学校开拓思路、创新设计,给乡亲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们将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狠抓政策落实,助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该校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尹保松表示,工作队将继续结合农村发展实际需求和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用快用好乡村振兴帮扶政策,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扎实推进“五大振兴”,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