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动态
复旦大学教授来我校开讲 畅谈人文与医学
来源:原创文章|发布时间:2018-04-27|浏览人次:18862

    本网讯(记者 杜实平 范春雨)4月26日下午2点半,复旦大学教授、医学博士、解剖专家彭裕文在我校得一堂三楼会议室举办《人文与医学》共享学分课讲座,与我校师生分享怎样将人文精神渗透到专业课程中。

《人文与医学》共享学分课讲座现场。鲍坤 摄

    彭裕文主讲的《人文与医学》课程2017年入选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选课学校323所,6万余人次选修,课程满意率高,深受广大学生欢迎。课程采用互动式教学,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两大特色,学生通过网络在线学习,相互交流讨论,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讲座伊始,彭裕文播放了《人文与医学》共享学分课的视频,向在座的教师展示了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开课形式及传播效果,并分析了该课程与医学、哲学、文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关系,讲述了课程的发展、健康与疾病的转换、探索中外医学中的哲学智慧、洞悉各类社会现象与医学的联系等。

 彭裕文教授分析医学与各学科的关系。舒信傲 摄

    “医者需要智商与情商高度整合,医学与人文的内容随时代而更新。” 彭裕文认为,“医学与人文是永恒的双重奏,医学与人文的关系不可能消失,也不可能被替代。”他指出,医学科学性的核心是实践与创造,医学社会性的核心是理解与协同,医学的价值是促使人类身体健康、精神进步,即科学精神与仁爱思想相融合。
    在讲完医学科学的发展史后,彭裕文从课程建设背景、课程设计、课程特色、课程质量保障、课程保障五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人文与医学》,他说,这门课程很好示范了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是推进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及学生学习方式与方法改革的一个示范性课程。通过这门学分共享课,让不同地域的学生都能学习到大师讲授的知识,用最少的时间接触最丰富的知识,给我们一种去思考医学的途径和方式,来呼唤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彭裕文认为,“无论高新技术如何发达,共情、反思的医师情怀不能丢,共同决策是医患和谐的基石;医学人文并非文人雅士的清淡,而是对当代医学困境的回应。”
    “有必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的育人功能,哲学社会科学发挥价值引领作用,自然科学专业课程渗透人文精神。” 彭裕文在讲座结束后对记者说,“医生不仅仅是救死扶伤来保障人身体的健康,更需要保障人精神的健康。希望当代大学生们抓住发展机遇,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实力和人文情怀。”

彭裕文简介:
    彭裕文,男,汉族,1945年5月生于江苏省常州市。中共党员,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解剖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脊柱和颈肩腰腿痛的应用解剖和基础理论,是卫生部科研基金项目《下腰背痛引起腹痛和下肢痛的机理》、国家教委博士点科研基金项目《外周轴突反射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脊柱的牵涉痛和反射性肌痉挛的化学神经解剖学基础》和《根性腰背痛的化学神经解剖学研究》等课题的第一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