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动态
环境设计学院:建设好数智时代的空间底座
来源:原创文章|发布时间:2024-06-27|浏览人次:788

 

    编者按:以美育人,美在何处?美在科学、美在人文、美在实践、美在校园。建校20年来,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心系“国之大者”,用艺术的方式研究与回答时代命题,让美育从“小众”走向“大众”、从“新鲜”转为“日常”。荆楚网(湖北日报网)特策划2024校傲荆楚系列报道——“以美育人 美在武设”,专访该校环境设计学院常务副院长叶砚蒇,探访该校如何培养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

 

“艺术学+工学+农学” 打造融合学科群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随着专业内涵的不断发展与社会需求的日益丰富,环境设计学院创新平台更加综合、开放、前沿。请您介绍一下学院培养人才的创新路径。

    叶砚蒇:环境设计学院自2010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学校“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和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学院在校生1700余人,开设环境设计、风景园林、园林三个本科专业和室内艺术设计专科专业,其中环境设计专业为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适应数字化产业发展趋势,2024年起,环境设计专业新增艺术与科技专业方向。

    多年来,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制教学专业实践为手段,培养“知规划、会技术、懂设计”的优秀人才。学院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力求打造艺术学、工学、农学相融合的学科群。将以美育人融入各项工作,构建了党建美、管理美、环境美、专业美、师生美“五美共育”的美育体系。

 

“一中心、两支撑”项目制教学 为学子插上成长翅膀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听说环境设计学院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能否分享一下学院的特色和亮点?

    叶砚蒇:环境设计学院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强调数字化技术在项目制教学中的应用。

    学院紧跟数字化产业发展趋势,注重培养学生虚拟数字化设计能力,开设了无人机三维扫描、可视化模型制作等前沿课程。学院贯彻“一中心、两支撑”的项目制教学模式,即“以教学质量和管理为中心,以实际项目平台和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升专业能力。

 

 

    学院创立了“行走的课堂”实践育人品牌,带领学生从校内小课堂走入社会大课堂,将社会实践项目作为项目制教学的重要补充,让学习在“行走的课堂”中发生,让成长在“行走的课堂”中实现,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在做中学”的最大优势。

    近五年,学院师生先后在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匡河镇、蕲春县张塝镇等乡村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巴塘县、炉霍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等地区开展设计服务实践。既实现了送设计下乡为乡村带去文化活力,实现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又创新了学院的人才培养方式。依托学校乡村振兴研究院,学院先后承接校内外社会服务项目40余项,在实践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发挥了高校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学院积极推动教学改革,获批了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2门省级一流课程。近三年,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200余项。

 

就业不断“上新”“在家门口上好大学”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随着招生季的到来,很多考生和家长都关心环境设计学院的招生和就业情况,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叶砚蒇:近年来,环境设计学院的招生和就业情况都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报考。同时,学院积极与企业和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19家校企、校地、校校合作单位,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近三年,学院本科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近90%,多名毕业生考取南京林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皇家艺术学院、爱丁堡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硕士研究生,或就职于设计院、园林局、中科院植物园等企事业单位。学院就业创业工作案例先后入选全国就业贡献优秀案例、省教育厅首批典型案例。

    环境设计专业2020届毕业生刘莎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巴塘星火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巴塘青年创新创业协会创始人,2023年获评湖北省“长江学子”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她扎根藏地高原、弘扬传统文化的创业经历作为典型事迹,被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报道。

    我们坚信,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环境设计学院将为更多有志于从事环境设计事业的学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