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动态
“陶在武设”——第四届大学生陶艺创作竞赛暨教师陶艺作品展开幕
来源:原创文章|发布时间:2024-12-19|浏览人次:337

    本网讯(记者 王心怡 徐子妍)12月18日上午,我校“‘陶在武设’——第四届大学生陶艺创作竞赛暨教师陶艺作品展”在大学生活动中心负一楼隆重开幕,学校名誉校长傅中望,校长龚少平,副校长陈顺安、徐拥华、邱朝坤等校领导出席开幕式。活动特邀湖北美术学院手工艺学院副院长陈君、武昌首义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胡雨霞、湖北工业大学公共艺术系主任宋志来担任赛事评审出席活动。开幕式由教务处处长、公共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吴茜主持。

“陶在武设”——第四届大学生陶艺创作竞赛暨教师陶艺作品展现场。刘恒 摄

    傅中望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此次陶艺作品展与往届相比,色彩更加丰富,内容形式多样,涌现出一批现代设计理念的创新作品。他鼓励青年教师,陶艺创作领域发展迅速,观念更新快,要紧跟学校人才培养步伐,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培养技术与创作兼备的陶艺个性化人才。

名誉校长傅中望致开幕词。刘恒 摄

    龚少平宣布:“‘陶在武设’——第四届大学生陶艺创作竞赛暨教师陶艺作品展正式开幕”,现场掌声雷动,气氛热烈。

校长龚少平宣布“陶在武设——第四届大学生陶艺创作竞赛暨教师陶艺作品展”正式开幕。刘恒 摄

    “纤维的柔软和陶瓷的高硬度,两种材料交织,突破大众对陶瓷作品的固有观念,呈现出刚柔并济的特点。”公共艺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学生唐珂创作的作品《交织》斩获一等奖。作品质地温润、色泽纯净,层层叠叠的线条、浅黄淡绿的釉色和极具真实感的褶皱,视觉上是自然柔软的织物,触觉上却是坚硬冰冷的陶塑,极具反差与设计感的作品吸引着众多师生驻足观赏。

一等奖学生作品《交织》,作者唐珂。于一宁 摄

    塑型、装饰、干燥、上釉、烧制……陶艺制作是耐心等待的过程,泥土之基、烈火之炼,呈现陶艺成品多姿性感和细腻品质,二等奖作品《皱韵·炭墨》《夏之韵》《游》和《童年》展现对陶瓷艺术的多维度探索。据《皱韵·炭墨》的创作者牟余介绍,“粗黑陶泥原始质朴的材料在堆叠的褶皱中突出层次纹理,暗示大自然在风吹雨打、岁月侵蚀中留下时间的印记。”

二等奖学生作品《皱韵·炭墨》,作者牟余。吴方婷 摄

二等奖学生作品《夏之韵》,作者张刘倩。周佩 摄

二等奖学生作品《游》,作者朱雨。程金玲 摄

二等奖学生作品《童年》,作者刘菁。于一宁 摄

    三等奖作品《花之声》《灵魂共语》和《忆梯田》将个人的艺术感悟与陶艺创作相结合,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探索创新。《生肖冰箱贴》《雾上春》《花之声》《彩陶》等十件作品荣获学生优秀作品奖。

三等奖学生作品《花之声》,作者黎心美。王玥 摄

三等奖学生作品《灵魂共语》,作者何锦。周佩 摄

三等奖学生作品《忆梯田》,作者徐明洁。吴方婷 摄

    同时展出的还有九组教师作品,这些作品以大地色为主,巧妙融合了纹理、质感和釉色的变化,展现了季节流转、自然景色和海洋生物等丰富主题。其中,《四季》展现了季节之间的微妙平衡,《余晖》通过特殊烧制手法形成了绚烂多彩的表面效果,《绵绵·海子》呼吁保护海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花与石》则清新妍丽、充满野趣。

教师作品《四季》,作者徐娟。于一宁 摄

教师作品《余晖》,作者黄鹏徽。程金玲 摄

教师作品《绵绵·海子》,作者胡灵露。吴方婷 摄

教师作品《花与石》,作者罗丹。周佩 摄

    “陶艺作品展不仅展示了我校在专业领域的教育教学成果,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和展示交流平台。”藏龙陶艺馆馆长、公共艺术学院执行院长谢跃表示,学校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始终坚持以美育人,不断提升师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中,积极促进美育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来源:藏龙陶艺馆 编辑:吴茹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