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动态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服务乡村振兴的高校力量
来源:原创文章|发布时间:2021-12-10|浏览人次:8145

    本网讯(记者 江淼)“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乡村振兴涵盖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诸多方面,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共同推进。 
    始建于 2004 年的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始终坚定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信念,充分发挥学校艺术人才培养特色优势,勇担时代重任,服务“三农”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12月9日,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蕲春乡村振兴研究院”揭牌。刘恒 摄

 

发展“绿色”经济  助力脱贫攻坚

    2021年4月13日,湖北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全省58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8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其中就有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精准帮扶的罗田县三里畈镇錾字石村。
    6年前,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扶贫工作队刚刚驻扎进村,村民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工作队在村“两委”班子的协助下访贫问苦,细致调研,结合三里畈镇甜柿之乡的美誉和錾字石村甜柿天然脱涩、脆甜可口的优势,提出优先发展甜柿产业的工作思路。学校每年拨出10万元扶贫资金,配合发展甜柿产业,聘请柿子研究专家为村里提供技术支持、开展培训活动,带领村民嫁接和新栽甜柿苗25万株。
    随着工作的持续推进,扶贫工作队还提出甜柿文化、甜柿旅游等衍生项目;多种种植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依山而建的油茶基地、野菊花基地、车厘子丹参基地等种植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扎根拔节,为村民们带去了共赴小康的美好希望。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精准帮扶的錾子石村甜柿丰收。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扶贫工作队队长尹保松(右一)查看种植基地。   

    2018年,錾字石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全村仅靠甜柿年收入就达600多万元。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扶贫工作队队长尹保松同志获评“2020度工作突出的省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队员何高翔同志获评“2020度工作突出的省驻村工作队队员”、2021年又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学校如期兑现了服务“三农” ,助力脱贫攻坚的“军令状”。

 

传播“红色”文化  引领老区振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0年11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紧跟国家战略规划,脱下扶贫工作装,换上乡村振兴新战衣。2021年,学校结合专业优势,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以研究院为平台了解产业及社会需求,积极对接开展校地合作,推进校地融合、产教融合。
    “红色文化既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撑,更是推进伟大事业的动力之源。”谈及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加快步伐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校长龚少平表示,“依托湖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搞活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

公共艺术学院推出的红安县红色旅游文创作品。 

公共艺术学院设计的党史学习教育作品。    

    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各学院纷纷“发力”,商学院“家·书”红色旅游规划、园区运营维护及红色旅游品牌推广、“家·圆”系列农产品食品加工研发与品牌设计推广、“1+1”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计划;时尚设计学院“红安大布现代设计运用”、“湖北红安干部学院文创产品开发设计”;成龙影视传媒学院“打造‘美丽万和’”、“数字兴农助力万和”;环境设计学院“‘三同教育’农庄规划与设计”;食品与生物科技学院“红菜苔红色素提取纯化及综合应用研究”等18个项目获批湖北“百校联百县”——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立项。这些项目多深入革命老区,以产生实际效果为导向,聚焦乡村旅游、乡村医疗、乡村文化、乡村教育、乡村环境、乡村养老和社区服务、农村市场、农业产业等8个重点领域,服务区域涵盖了红安县、随县、秭归县等6个县市。

    立项项目中,有的将红色旅游与红色教育融为一体,突出地方旅游特色,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思路;有的结合现代审美概念和科技手段,包装打造红色农业、红色文化新品牌;有的通过“美育”共建,为当地绘制创意墙绘、设计美术创品,建设美丽乡村;有的则致力催生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利用好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因地制宜打造好每一个项目,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不遗余力。
    不止如此,坚持与地方共谋发展、坚定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还让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毅然将新校区定在了湖北省红安县。根据建设规划,新校区将在革命老区建成现代化校园,建造华中地区最大数字影棚。“影棚计划与红安革命史红色旅游相结合,打造现代化红色教育基地,助推地方红色文化传承和红色旅游发展,推动全面可持续发展。” 

 

绘就“蓝图”愿景  建设美丽乡村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是国内唯一一家以‘设计’命名的高校。以‘设计’命名既是我们的办学初心,也是学校的专业优势。”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董事长程凡表示,经过17年的发展,学校设计学相关专业在数量上逐渐丰满,领域上不断扩大。学校在服务“三农”和区域经济发展中,也一直在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不断用艺术和设计的力量,解决乡村振兴中的实际问题,为乡村振兴作出实质性贡献。”
    2016年,湖北省蕲春县遭受6轮强降雨袭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蒙受重大损失,大灾过后的重建工作迫在眉睫。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充分发挥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迅速组织学校环境设计学院与蕲春县张塝镇达成协议,为张塝镇新路村灾后重建点规划设计景观及配套设施。
    学校派出的骨干教师不仅在5个月时间里,为当地精心设计了三套重建方案,还将乡村振兴课堂搬进田间地头。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学生们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农舍村口,亲身感受民情民意,主动了解乡村、认识乡村、深度参与灾后重建工作,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逐渐认同乡村价值、唤起服务意识。

环境设计学院骨干教师牛琳带领学生参与张塝镇灾后重建工作。    

    从重建到振兴,张塝镇与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的校地合作一直延续至今。“新路村后来成为了环境设计学院乡村项目的学生实践基地,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曾参与新路村灾后重建工作的骨干教师牛琳表示,学校积极响应高校深度参与主动服务乡村振兴部署的脚步从未停止。

 

2021年9月,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师生走进乡村写生采风。    

    就在今年9月,刚刚迎来开学季的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将秋季学期学生写生实践活动中的10条路定在了乡村,2000多名学生再次走进乡间田野。在乡村,老师们给学生布置了写生任务,还安排了社会调查内容。“让学生们在实践中锤炼专业本领,培养他们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的情怀,树立大家主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意识,埋下勇担责任与使命的种子。”12月9日,学校与蕲春县张塝镇签署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蕲春乡村振兴研究院”。

 

同频共振 为乡村振兴育关键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大学生村官徐梁,就是学校践行为乡村振兴孕育关键人才的优秀典范。

    2015年,徐梁毕业后考上大学生村官,主动要求返回家乡大别山腹地的英山县工作。工作期间,他带领村民干事创业,任劳任怨,不仅为留守儿童送去关爱,还成功实现当地农民增收。英山特大暴雨期间,他舍小家,保大家,宁可自家项目“泡汤”,也要坚持30多个小时在一线抢险救灾的先进事迹,被《中国青年报》《湖北日报》“央视网”等权威媒体广泛报道,被团中央评为全国“最美青春故事”。他本人也先后被授予“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共青团员”。

商学院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徐粱探访蜂农。

    同样不做时代的“观众和看客”的,还有“逢山开路,遇坑填坑”努力为保护和开发乡村物质文化遗产的2019届毕业生李天牧、“毕业后没多犹豫,直接选择了当一名乡村教师”的2021届毕业生白慧敏、“我负责四好农村路”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交通保障而不辞奔波的2017届毕业生幸博文……以“强国有我”的激情和干劲融入乡村振兴事业,这样的毕业生,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从来不缺。

食品与生物科技学院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幸博文(右二)踏勘443省道改扩建项目。

成龙影视传媒学院毕业生,乡村教师白慧敏为孩子们上课。

    谈到育人举措,副校长徐拥华介绍说:“2020年,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合作创建了‘创新设计研究院’,完善了学校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系。”学校予以资金支持,鼓励学生们参与创新研究、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并积极推动项目成果转化。“2021年学校又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院’,将乡村振兴工作写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计划’,纳入人才培养范畴,实现人才培养与国家政策同频共振,取得了喜人成效。”
    今年8月,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重点支持领域项目名单中,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五色阳光——点亮留守儿童艺术梦想》《“红”鹄之志——专注红色旅游规划与革命老区振兴》《品牌设计带动区域扶贫》等10多个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的项目榜上有名。
    与此同时,学校鼓励教师把项目做在振兴之路上,“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理论和科学研究”,为党和国家事业、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由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商学院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合著的《湖北绿色农业发展研究报告(2016~2017)》,被收入“乡村振兴与扶贫扶智”主题出版物书目,成为湖北省各级党政机构、专业群体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参考书目。

 

    “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同向而行。”谈及未来,龚少平表示,学校将抓住发展机遇,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用艺术和设计的力量,解决乡村振兴中的实际问题,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奋力实现作为。

(本文相关内容已刊发于《湖北日报》2021年12月9日第十一版)